餐饮服务中心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劳模风采,在全中心营造学习劳模、崇尚劳动、争当行业工匠的氛围。4月27日下午,餐饮服务中心特别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吴华侠走进东校区第一食堂给餐饮服务中心东校区全体员工和师生代表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富有传奇而又脚踏实地的劳模成长故事,还带来了连同她的名字一同被写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烧麦及都一处特色炸糕后勤学校厨艺课堂培训。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了活动。研究生工作部常务副部长王华庆,后勤保障部副部长王立军,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李建华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付国柱主持。
在活动开始前,宋来新副书记为吴华侠老师颁发聘书,聘请吴华侠老师担任北京化工大学后勤学校特聘讲师。
宋来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北京化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讲话精神和工作部署,将劳动和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以劳动教育为创新点和突破口,全力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工作,‘后勤学校’的建设正是学校推进这一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后勤学校要结合生活技能提升行动、劳动基地锻炼行动、劳动典型选树行动,开发更多的精品劳育课堂,增加“劳育金课”的供给,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北化特色的劳动教育阵地,把劳动教育做实、做到位。广大青年学生要把劳动实践作为人生必修课,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精神,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本次培训活动氛围活动故事和实操两个环节。
首先,吴华侠老师分享了劳模故事《非遗传承人吴华侠和烧麦的故事——一位农村姑娘的匠心传奇》。吴华侠16岁的时候从河南农村走进了北京前门都一处烧麦馆,从一名擦桌子的服务员到百年老字号第八代传人,从普通职工到烧麦总厨,从烧麦面皮只能擀20几个花褶到能擀103个。这是因为她一直记得当年鼓励她的师傅说的话:每一个师傅都是点点滴滴从学徒开始做的,餐饮是个勤行,需要手勤,眼勤,嘴勤。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把后来包烧卖的手艺学好!她一路走来勤字当先,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坚持传承、勇于创新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妹成为了全国劳模,她的名字也被写进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她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劳模的成长路程,也让我们感受了那份不怕苦、不服输、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餐饮业各行各业包括在校学习都是这个道理,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天道酬勤。行行出状元,行业没有高低贵贱,只要肯干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她的奋斗之路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引起了很多餐饮服务中心一线员工的共鸣,大家激动的为她鼓掌,吴华侠用自身的经历证明: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野百合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吴华侠老师详细教授了烧麦和炸糕的制作过程。在实操环节,餐饮服务中心的厨师们求知若渴的围住吴华侠老师向老师求教烧麦和炸糕制作的技巧和要点。
平凡成就伟大,劳动创造辉煌!本次培训活动让大家体验到了工匠精神,以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魅力。也让大家明白了幸福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